9月28日,沈阳至佳木斯高速铁路沈阳至白河段(以下简称"沈白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当天,“坐着高铁看中国•穿越白山黑水”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吉林省通化市,记录这座城市因高铁通车带来的发展新机遇。
随着沈白高铁的开通,通化市正式迈入“高铁时代”。这座曾因浑江水运兴起、随铁路网络繁荣的城市,迎来了发展的“高光时刻”。
沈白高铁通化站
上午9时许,通化站南北两侧的广场,很多市民专程前来体验首班高铁。“我女儿在北京工作,以前回家最长要坐17个多小时火车,现在坐高铁直达北京最快不到4个小时。我去北京也方便多了。”通化市民张正说,“我今天一大早就来了,心里高兴!”
从空中俯瞰,通化站双曲线银色屋顶如山水剪影般灵动。车站正立面深红幕墙与通透玻璃相映,室内装饰融入冰雪、山水元素,将通化独特的地域文化与现代交通建筑巧妙结合。
作为沈白高铁沿线规模最大的站房,位于通化市东昌区的通化站建筑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候车室可同时容纳1500人,设置6个站台14条线路,是集高铁、普速、客运、公交于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站,可以实现旅客“零中转”“零换乘”,大幅提升了旅客出行体验。
沈白高铁通化站候车室
中国铁路沈阳局客运部客运管理科副科长郭爽说,沈白高铁开通初期,通化站开行至青岛、北京、大连等方向的动车组列车47列,同时,原有的18趟普速列车也将继续运行,实现高铁与普速列车的无缝衔接。
火车站记录着一座城市的发展历史,也塑造着城市发展的脉络与方向。
通化自然景观得天独厚。这里具有独特的“山水林田湖草花、冰雪溶泉凇瀑挂”自然美景,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7.05%,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高达95.9%,是生态旅游的胜地。
喜迎沈白高铁开通,通化市旅游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旭阳说:“我们打开了通向外面的大门,同样也迎来了四面八方的人走进来。高铁带来的不仅是人流,更是发展的信心。”
作为吉林省东南部的重要城市,通化此前因交通限制,在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上曾面临瓶颈。如今,沈白高铁串起了通化与沈阳、北京等城市的快速通道。
沈白高铁起自沈阳北站,经辽宁省沈阳市、抚顺市,吉林省通化市、白山市,接入长白山站,线路全长43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沈白高铁开通后,铁路部门开行‘沈阳北至沈阳北’‘长春至长春西’2对环形列车,吉辽两省‘C’型通道变‘O’型闭环。”中国铁路沈阳局客运部客运管理科副科长郭爽说,以“长春至长春西”环线为例,列车从长春站开出,经长珲高铁前往敦化,经敦白高铁直抵长白山,再通过沈白高铁到白山、通化、沈阳,最后通过京哈高铁穿过铁岭达到长春,形成辽吉两省独具特色的省际环线,为旅客提供“从长春出发、绕环一周、返回长春”的全新出行体验。
这条高铁大环线依托沈白高铁的开通,将原本分散的铁路线路连接成环,强化了长春作为东北区域中心的交通枢纽地位,为旅客提供了“快进慢游吉林”的新选择——无需换乘即可覆盖长春、通化、白山、延吉、长白山等多个热门旅游目的地。
“世界知名冰雪旅游度假地”“东北亚康养旅游目的地”“国家级边境风情和世遗文化体验地”“东北地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地”……“依托高铁的辐射优势,通化全力打造‘一城十线百景千亿级’文旅发展新格局。”通化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相关负责同志说。
沈白高铁打破了区域交通瓶颈,加速资源、人才、技术等要素流动,企业之间的合作将更加便捷,产业协同发展有了更坚实的基础。
位于通化市的吉林万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对此感受深切:以前和北京研发团队半个月才能碰一次头,现在坐高铁3个多小时就能直达;从沈阳运来智能设备,运输时间也缩短了一大半。
中国铁路沈阳局计划统计部前期规划科科长李伟认为,沈白高铁极大带动了沿线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对推动吉林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具有深远影响。
“高铁开通方便了市民出行,也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为沿线产业对接核心经济圈打开‘快速通道’。此外,通化也正在积极融入长春现代化都市圈,把交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化市政府相关负责同志说。
昔日因铁路而兴,如今有望因高铁而盛,有着丰富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通化正以更开放的姿态,迎接和拥抱“高铁时代”的发展新机遇,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