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人民检察院:以高质效检察履职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5 09/29 11:56:55
来源:新华网

长春市人民检察院:以高质效检察履职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字体:

    【开栏语】

    近年来,长春市委政法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吉林省委、长春市委决策部署,统筹各地党委政法委和政法单位,坚持边治边建,及时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持续巩固深化专项整治成果,努力建立完善一批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制度机制,聚焦企业“急难愁盼”,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

    即日起,新华网吉林频道推出“法治护航·长春政法在行动”专题报道,展现政法机关如何以“硬举措”护航企业发展“软环境”,为长春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注入坚实法治动能。

  一次次走访调研、一桩桩具体案件、一份份检察建议……长春市检察机关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工作遵循,将司法为民理念融入日常履职细节,走出一条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既贴合实际又特色鲜明的检察工作路径。

  深化“数智检察”应用 精准回应企业诉求

  在长春市人民检察院数智检察展示中心一块屏幕前,工作人员正为来访企业代表演示系统操作。

  “通过这个模块,企业可以实时查询知识产权风险点,还能模拟不同经营场景下的自检流程。”工作人员滑动着屏幕说。

  “进入系统就能给企业做‘体检’,根据实际情况生成报告,指出合同管理、用工规范等风险点,还附了同类案例和整改建议。”长春市一家物流企业负责人说。

企业相关负责人体验涉险自检系统

  为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数字检察”战略部署,长春市人民检察院自主研发大数据企业涉险自检系统。该系统整合了法院、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的信息资源,通过企业经营类别生成问答题,扫码即可生成包含法律风险预警、规范指引、案例参考及内控建议的自检报告,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并堵塞经营管理漏洞。

  “目前,已经为100余家企业提供涉险自检报告,受到企业的欢迎。通过科技赋能优化营商环境,也为检察工作插上‘智慧的双翼’。”长春市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副主任龚平说。

  为延伸服务触角,检察机关还针对汽车、建筑等重点领域,组织办案检察官、行政机关专家开展“检企行”普法宣讲会,结合具体案例为企业家带来干货满满的普法课。

检察机关开展“检企行”普法宣讲会

  龚平表示,下一步检察机关将聚焦汽车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建设,探索长白山人参、双阳梅花鹿等国家地理标志专项保护机制,“让法治服务既‘上云端’也‘接地气’,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构建服务矩阵 夯实法治保障基础

  日前,长春市人民检察院指导办理的一起全省首例平台主播侵犯网络歌曲著作权案引人关注。此前,著作权人通过民事、刑事途径维权均未取得实质进展。

  受理申诉后,长春市人民检察院组织刑事检察与民事检察部门协同会商,邀请法律专家召开听证会,厘清民事侵权与刑事犯罪的界限,并同步指导长春市二道区人民检察院开展立案监督,在引导公安机关侦查的基础上,自行补充调取关键证据;其间,依托长春市法学会理论研究基地组织开展专家论证,针对性开展释法说理。最终,侵权人认罪认罚,主动赔偿并与权利人达成和解。

  “说实话,刚接手时压力不小——这是全省范围内平台主播侵犯音乐著作权的‘第一案’,既没有现成判例参考,网络传播侵权的取证难度很大。”谈及这起案件的办理过程,承办检察官仍非常感慨,“这个案子办结后,我们整理的‘办案指引’被纳入知识产权案件参考范例,也为后续类似案件办理提供了参考。”

  此外,长春市检察机关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充分发挥长春智慧法务区的区位优势,创新设立知识产权综合保护中心和营商环境协同服务中心两大服务平台。

  这两个中心精准服务重点产业集群,通过构建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机制,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化、精准化的法治保障。

  “知识产权综合保护中心对内统筹‘四大检察’职能;对外与知识产权法庭、知识产权局等单位建立协作机制。在营商环境协同服务中心设立12309‘一站式’服务窗口,开通涉企案件‘绿色通道’。”龚平说。

  依托这两个中心建设,检察机关持续深化协同机制——通过与长春市法学会合作设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办公室,链接高端法律智力资源;与长春市工商联共建助企服务站,精准对接企业司法需求;与长春市知识产权局联合设置知识产权检察技术调查官办公室,探索创新工作机制,指导基层院办理相关知识产权案件。

  在多维度协作下,这两个中心逐步构建起功能互补、相互呼应、联动高效的法律服务矩阵,形成“1+1>2”的集成服务效应。

  守正创新 提升监督履职效能​

  在长春新区的一起土地违法案件中,检察官的电脑屏幕上,一片被非法占用的耕地在卫星遥感影像中清晰呈现。这是长春市检察机关运用长光卫星技术公司遥感数据的一个场景。

  科技赋能生态保护,数据洞察违法线索。通过高空遥感监测,精准捕捉地表生态“伤痕”,为公益诉讼注入科技动能。

  通过高空遥感监测,检察机关可以系统分析重点污染源、环境敏感区的破坏状况,动态跟踪耕地、林地占用等违法行为的变化趋势、危害程度及潜在影响,形成科学评估报告。

  “过去需耗费大量人力排查的违法占地,如今通过卫星影像对比即可快速定位;难以固定的现场证据,通过多时相遥感图斑分析得以精准固化。”龚平说,技术赋能下,让隐蔽的违法行为无处遁形,办案效率显著提升。

  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到黑土地保护,从文化遗产传承到生态环境修复,公益诉讼检察持续发力,制定并实施《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加大监督力度,提升司法效果,形成长效机制,用法治力量守护群众身边的环境品质与文化记忆,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看得见的幸福”。

  在刑事、民事、行政检察领域,长春市检察机关同步深化履职创新:聚焦刑事检察规范化,制定《关于加强刑事检察工作的若干意见》,成立专项工作指导小组,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民事检察突出精准性,针对民事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开展专项监督,提升监督实效;行政检察坚持规范与实效并重,通过监督纠正违法行政行为,助推严格执法与依法行政水平提升。

  亲而有界、清而有为。长春市检察机关通过精准把握法律监督与营商环境优化的平衡点,既以“法之利剑”守护市场秩序,又以“检察温度”纾解企业急难,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

【纠错】 【责任编辑:党春阳】